“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带领家乡父老 在海丰打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
1929年8月30日,彭湃就义前在狱中写给周恩来(冠生)的信,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封信。
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内的建筑。
游客参观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
彭湃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1921-2021
广东红色“物”语
他出身地主家庭,却烧毁自家田契,带领群众走上农民运动的道路,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他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广州农讲所第一任主任,还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他叫彭湃,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如今,在汕尾市海丰县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内,还保留着一封彭湃就义前写给周恩来的信。
本期的“红色物语”专栏介绍的,就是这封见证了彭湃与周恩来深厚情谊的“革命遗书”,以及在狱中英勇就义前写下它的人——彭湃。
一件红色文物
彭湃就义前写的一封信
收信人是彭湃的亲密战友周恩来
当日下午彭湃等人即被害
早春的海丰,鲜红的木棉花早已挂满枝头。步入海丰红色文化街区,穿过恢弘大气的红场大门,广场上的彭湃烈士铜像在丽日照耀下熠熠生辉。而步入红宫,犹如走进往昔峥嵘岁月,海丰农会会旗、海丰总工会印戳、彭湃题词等珍贵文物无不诉说着曾经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章。
在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林雁冰的指引下,记者在纪念馆展厅中见到了这封雕刻版的“革命遗书”。
遗书中写道:“冠生暨家中老少:我等此次被白害,已是无法挽救。张、梦、孟都公开承认,并尽力扩大宣传。他们底下的丘和同狱的人,大表同情。尤是丘等,听我们话之后,竟大叹气而捶胸者。我们在此精神很好,兄弟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
“这是1929年8月30日,彭湃就义前在狱中写给周恩来的信,信中的冠生正是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周恩来同志。”林雁冰介绍说,彭湃与周恩来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1917年相识于日本,1924年9月,周恩来从法国留学回到广州,彭湃等人前往码头迎接,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目标,使他们早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是彭湃一生中的最后一封信。当天下午,彭湃等人不幸被害。林雁冰说:“噩耗传来后,周恩来极度悲痛,他立即代表党中央,连夜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屠杀工农领袖宣言》。他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一边流泪,一边起草。他亲自叮嘱机要处,立即刻写油印,马上散发出去。”
彭湃牺牲后,周恩来不但关心照顾他的母亲周凤,对彭湃的儿子也是时刻关切。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恩来得知彭湃的次子彭士禄在香港的消息后,旋即派龙飞虎副官到香港营救。在党的关怀下,彭士禄茁壮成长,后来成长为我国首批工程院院士、核潜艇之父。
“周恩来和彭湃在革命岁月里共历生死,患难与共所结下的革命友谊,早已超越了生死。”林雁冰感叹道,在革命征程上有无数个像这样的革命友谊,它们凝聚成为一股坚不可摧的革命精神,正是这样的革命精神力量,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红色史迹
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
红宫原是600年历史的明代学宫
红场两字由彭湃亲自题写
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的面积并不大,内涵却极为丰富。一眼望去,气势恢宏的红色建筑令人震撼,置身其中,仿佛回到曾经那个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
“中国首个苏维埃政权就是在这里诞生的。”林雁冰将记者带到一座雄伟壮观的大成殿前,这里便是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址。1927年,在中共东江特委和彭湃领导下,海陆丰地区人民经过前后三次武装暴动,终于在当年10月夺得政权。此后彭湃选择在明代学宫的文庙召开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海丰苏维埃政府,并通过了“没收土地案”等八项政治纲领,由此宣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正式成立。
林雁冰介绍说,红宫原是明代学宫,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时,为体现红色革命的特点,便将大会会场四周都一律粉刷成红色。后来,革命政权的许多重要会议也都在此召开,这里由此被称为“红宫”。
值得一提的是,红宫内的革命文物展览室里不仅展出彭湃烈士的诸多珍贵遗物,还有一面90年前的海丰县第八区建筑工会会旗,这面旗上有镰刀和斧头等图案,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党旗的最早雏形之一。汕尾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红场紧邻红宫,与苏联红场同名,原名“东仓埔”。1927年12月1日,有5万多人参加的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在此举行,彭湃亲自设计会场大门并题写“红场”两字,门口两侧刻上“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的对联。1928年初,红二师、红四师部队以及海丰工农革命军,在红场胜利会师。
红场广场除了立有彭湃雕像外,还有“胜利会师”“浴血奋战”“气壮山河”等几组大型雕塑,塑造了彭湃同志领导下的海陆丰三次农民武装起义可歌可泣的战斗形象。
一位红色人物
彭湃
出身地主家庭
为革命奉献终身
在海陆丰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大潮中,涌现出一批批为了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英杰,他们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令人赞叹的壮丽诗篇。这其中,彭湃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位。
彭湃故居与红宫红场相距不到2公里,是一座西式洋楼。讲述爷爷的一生时,彭湃孙女彭伊娜总喜欢从这座洋楼说起。
彭伊娜介绍说,1896年,彭湃出生在海丰县一个大地主家庭,富甲一方。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期间,彭湃经过认真地寻求,在《共产党宣言》滋养下,成为共产主义信仰者,后毅然回国肩负起了救国救民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彭湃来到农民之间,宣传革命思想。如今,彭湃故居门前的《彭湃烧田契》雕塑记录了一段历史:1922年11月,为了显示革命决心,彭湃当众焚烧了自己及母亲名下(彭湃兄弟共7人)的田契,涉及田产折合超过5300亩。
1924年7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创立,彭湃是创立人和首任主任。他也将自己对红色革命和农民运动的理解带到广州。
1926年,毛泽东称彭湃为“农民运动大王”。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彭伊娜说,她每次回到彭湃故居,向朋友讲解彭湃革命的一生时,总有不少游客围过来旁听。“这次还有一位游客听了之后当场表示‘我要入党’。”彭伊娜说。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处长吕湛忠曾如此评价彭湃:彭湃是海陆丰人民的优秀儿子,是广东几千万农民的领路人。他坚持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除恶扬善、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不尚空谈、切实为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等方面,塑造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不仅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新时代同样是榜样。
红色传承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早在1961年3月,红宫红场旧址就被国务院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十年来向人们展现着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历程,激励着后人沿着先烈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
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馆长陈火金介绍说,据统计,去年6月1日开馆以来,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共接待观众约35万人次,其中开展活动的党组织近700个,党员约4万人次,开展重温入党宣誓活动400多场次,在红色讲堂讲党课、听微故事活动近60场次,红宫红场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台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去年10月,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首次加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成员单位,与省博物馆和广州农讲所合作,举办了《广东状元展》和《领袖家风 风范长存——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家风展》,开创了建馆以来的馆际合作展览的新模式,让观众在参观海丰农民运动展览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知识。据统计,2个展览接受观众达6万多人次,受到不少观众的青睐。现在正在筹划《腾蛟起凤——海丰孔庙历史文化展》,预计6月份将与公众见面,届时,公众将可更全面了解红宫的历史。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