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南东园横路1号。始建于清末,原为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东园花园别墅,占地2.5万平方米。1925年,为抗议帝国主义制造的上海“五卅惨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罢工工人在此建立了省港罢工委员会,作为罢工运动的指挥部。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及其他群众代表举行反帝游行、讲演,英租界巡捕开枪镇压,酿成死伤数十人的五卅惨案。次日晚,中共广东区委召开党团员大会,报告了广东的时局及五册惨案的经过,决定与共青团广州地委联合成立一个临时委员会,发动群众,支援上海工人反帝斗争,并联络中华全国总工会、广州工人代表会、广东省农民协会、广州商民协会、广州市学联会、青年军人联合会等6个团体,发起于6月2日举行示威大游行,声援上海工人阶级的反帝斗争。6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团体召开大会,成立了“工农商学援助上海被难同胞联合会”,并一致通过了6月2日举行示威游行的决定。
6月2日,广州各界群众近万人在文明路广东大学操场举行“援助沪案示威大会”,中共党员黄学增主持大会,罗亦农代表中国共产党发表演说。会后举行示威游行。
6月8日,中共广东区委派邓中夏、孙云鹏以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的名义赴香港,与苏兆征、何耀全等人密切配合,联络香港各工会领袖,策动罢工斗争。共青团广州地委也派蓝裕业、周文雍等人到香港,发动香港学生组织联合会,通电援助上海工人,并发出罢课返省宣言。之后,中共中央广州临时委员会指定由黄平、邓中夏、杨殷、苏兆征、杨匏安等5人组成党团,作为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发动罢工斗争的直接指挥机构。
在广州,中共广东区委指示林伟民、李森等人与广州革命政府联络,解决香港罢工工人返省后的食宿安置等问题,同时委派冯菊坡、刘尔菘、施卜等人到沙面英法租界发动中国洋务工人罢工,并指定冯菊坡、刘尔崧、施卜、李森、林伟民、陈延年等6人组织党团,以李森为书记,领导罢工斗争。
6月19日,省港大罢工正式爆发。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香港10多万工人首先举行罢工。罢工工人发表宣言,拥护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提出的解决五卅惨案的17项条件,并向港英当局提出政治自由、劳工立法等6项要求,港英当局拒绝,罢工工人离港返穗。21日,广州沙面洋务工人宣布罢工。23日,省港两地罢工工人及广州各界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经过沙面对岸的沙基时,遭租界英法军警开枪射击,当场打死50多人, 打伤170多人,造成“沙基惨案”。中华全国总工会为了加强对罢工工人的领导,于26日成立省港罢工工人最高议事机关一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工人代表有800多人。根据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的决议,于7月3日成立省港罢工委员会,作为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苏兆征为委员长,何耀全、曾子严为副委员长,李森、林伟民等10人为执行委员,汪精卫、廖仲恺、邓中夏、黄平、杨匏安、胡汉民等人为顾问。罢工委员会下设干事局为办事机构,李森任局长,中共广东区委建立罢工委员会党团,书记为邓中夏。罢工斗争的策略均由党团开会研究,再由罢工委员会具体贯彻执行。广东革命政府对罢工予以支持,宣布对香港实行封锁。罢工委员会派出工人纠察队到各海口驻防,断绝省内各地与香港之间的交通,禁止对香港的各项供应,香港经济活动陷于瘫痪,给英国在香港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
省港罢工工人还积极参加东征、南讨和支援北伐战争,成为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1926年10月,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革命中心转移到长江流域。为适应新的革命形势,中共广东区委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决定停止封锁香港,逐步结束罢工。省港大罢工坚持了 16个月,是世界工运史上最长时间的罢工斗争,给英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1926年11月6日,帝国主义收买反动分子纵火焚毁东园,仅存一座门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旧址归广东省汽车公司和广东省总工会使用。1962年6月,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在原地重建东院的主体建筑“红楼”,建立省港罢工委员会纪念馆,这里成为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本文内容来自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