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城市体检”理念推进城市更新,通过功能提升、活化利用、现状保留、有机更新等方式,对片区旧厂、旧城、旧村实施连片整体改造。围绕“内渠外江”体系,将低密度的岭南风格街区与中高密度都市街区网络融合,打造岭南特色滨水区。引导商务功能等向地铁站等优势空间集聚,允许跨地块设置地下商业、文化和公共设施。坚持“原址保留”,将原有建筑、材料与改造后的场地空间形成时空互动,如仓前广场的地面由原冲口仓废旧的红砖铺设而成。
以“绣花”功夫对传统风貌建筑进行修缮,保护传承大冲口涌及周边古树等历史环境要素,再现“桥街水市,船埠码头”的胜景。将跃龙门、生菜会传统民俗活动与产业更新和功能策划相结合,活化区域文化传统。统筹整合4座废旧仓库,使其变身为集展陈、办公、会议、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展厅,增添历史遗存活化改造样本。
以榕树为切入点,从区域特有的古树、仓库和珠江元素中提炼出 “榕”、“仓”、“水”的抽象图案,绘制多元风景图。使用速生材料及可回收材料来减少项目的碳排放,用竹木取代普通木材,用于木平台、坐凳、吧台等景观元素。恢复场地栖息地功能,采用本地植物创造丰富的植物群落,为动物创造友好的生态环境并提供栖息场所。鼓励结合建筑屋顶、架空层设置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商业服务设施临绿地一侧零退界。
明确片区发展定位,营造共治共享氛围。提升慢跑道、慢步道、骑行道等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科学规划组团功能,划分水岸公园、慢生活街区、商业服务区等功能片区,丰富市民体验层次,创造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