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在关围新村生活了近30年,小区的各类设施设备伴随着我们慢慢变老。没想到去年我们小区开始微改造,小区一天一个样,让我们晚年生活更加舒适。”今年89岁的居民荷姨高兴地告诉我们。外立面整饰、防水改造、规划停车位、花园升级……一个位于从化老城区的老旧小区正在焕发新颜、展现活力。这个老旧小区名叫关围新村,迄今已有30多年历史。从化区结合整改工作的有序推进,巧用“绣花”功夫推动关围新村微改造,为675户约2300多名居民打开了幸福新天地。
1985年,关围新村第一栋居民楼建成,之后用了4年时间,直至1989年最后一栋居民楼建成,从化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住宅小区正式建成。此时的楼栋多为工厂宿舍楼,住户大部分为工人,他们分别来自水泥厂、合纤厂、氮肥厂、电厂等。后经过房改至今,关围新村成为了从化区早期建设的老旧小区之一,由于小区居民大部分为80年代周边工厂的员工,脑海里留存着浓厚的工业记忆,这些记忆承载着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价值,却在小区改造之前的无序扩建、翻新中逐渐被遗忘。
小区微改造势在必行
关围新村老旧小区经历30多年风雨,如今存在环境杂乱、管理落后等问题,加上大部分建筑外墙严重破损脱落,对小区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安全隐患。同时小区还存在楼道、室外三线裸露凌乱、供水排污系统残旧等问题,一方面影响了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整个城市品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为了给居民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对关围新村进行微改造势在必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实上,从化区几年前就把关围新村改造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于2020年12月完成项目立项批复。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在改造项目施工前的准备阶段,为了让关围新村的微改造工作在居民中形成广泛共识,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化区分局(以下简称“从化区分局”)会同城郊街道、关围居委以及施工单位工作人员一道,不定期走访居民,耐心细致做好改造方案的宣传解释,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
小区进出口醒目的竖着一块“温馨提示”牌:“本小区微改造即将开始,各位居民如有对施工内容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前往居委微改造项目咨询点进行咨询”,还设立了专门的水电维修志愿服务队,对住户的水电故障进行义务维修。从居民角度出发,把工作做在前面,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微改造项目咨询点
2021年12月17日,关围新村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改造方案经过敲定、审批,有了阶段性进展,项目取得了施工许可证,正式开工建设,居民期盼已久的微改造终于开始了,30多年的老旧小区即将焕发新颜!作为全程参与关围新村微改造的成员之一,从化区分局一位负责该项目的工作人员回顾项目的计划、准备、启动过程,心中满是感慨:“工作任务虽然繁重,但一想到小区即将华丽变身,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这一切都值得了。”
民生是最原始的出发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何在微改造中更多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何惠及更多群众?从化区分局在推进关围新村微改造项目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民生作为最原始的出发点,聚焦居民的真正需求,将居民的心声放在心上,想方设法解难题、惠民生。
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关围新村内的建筑外墙脏旧、剥落现象较为严重,甚至在2019年8月小区内部发生大面积外墙脱落事件,大量水刷石外墙掉落物砸到楼下停放的车辆,所幸无人员伤亡。建筑年久失修,小区环境脏乱差,随时会被触发的安全隐患致使居民人心惶惶,幸福感、归属感更是无从谈起。
为进一步消除关围新村小区的安全隐患,改造目标均以解决小区居民民生痛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各项工作。例如,开展建筑外立面整饰,修复屋面防水层,楼道增设扶手、照明设施、消防设施,公共活动空间中增设社区老年人呼叫救援器等。同时,完善小区内的公建配套和公共设施,进一步提升关围新村及城郊街道面容面貌,改善周边人居环境、提升公共空间景观效果,从而增强居民对关围新村的归属感。
“通过微改造,解决了一大批长期以来困扰居民的问题。”关围社区副主任禤国华说道。2022年6月初,施工方即将对小区建筑屋面进行防水改造施工,经前期检测,共有15栋楼房需要做楼面防水。从化区分局、城郊街道和关围居委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不少群众希望其余10栋房屋也同步进行防水处理,“目前这些房屋没有漏水,但毕竟楼龄较长,未来也可能会发生漏水问题。”群众提出了意见建议。核算下来10栋房屋屋面防水需要追加不少工程费用,为更好地解决居民的忧患,经向居民发放了《关于单栋楼宇天面防水意见征询表》,收集结果显示47户居民一致希望弄好天面防水,解决建筑漏水、渗水问题。经专题研究和综合考虑,决定在现有工程费用内科学调剂,将楼面防水范围扩展到小区内所有的楼栋,切实解决居民关心的问题。
多方参与共谋“大”幸福
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工作需要协调“众口”、达成共识。改造前期,从化区分局积极发动多方力量参与到关围新村微改造中,凝心聚力共谋“大”幸福。
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从化区分局联合市住建局、规划领域一众专家学者、各大高校师生、广州日报、城郊街道办及关围居委在关围新村开展社区设计及改造方案征集的老旧小区改造“大众创”活动,通过竞赛的形式从设计源头提升项目品质。
关围新村小区内的清晖园作为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大众创”活动的五个选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设计力量对其改造出谋划策。从化区分局组织城郊街道办和关围居委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社区公告栏和上门走访等方式号召居民积极参与方案投票。活动现场,居民们热情高涨,对各个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与投票,共收集到15个改造方案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并由关围新村居民及专家对11个入围方案进行评选。大赛成功发动社会各方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设计,做到在项目征集、决策、评价等环节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更好地发挥设计大师的领衔作用,最终获胜的《追忆·清晖园》方案将于2022年年底落地建成。
为居民讲解方案
居民投票
在施工过程中,为畅通居民反馈意见的渠道,深入了解居民对小区改造的需求,从化区分局、城郊街道和关围居委联合施工方组成工作组,向小区居民发放了改造意愿征询意见表,设置微改造意见箱,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公示;向居民发放公开信,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以老百姓满意为出发点,让居民能够更深入了解项目情况,积极建言献策;还邀请了从化区、城郊街道人大代表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关围新村居民对改造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助力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更加科学、民主有序推进。居民反馈的建议主要是要做好楼面防水、空调冷凝水管统一排水、增加公共照明、增设休闲健身娱乐设施、防盗网翻新和外立面整治等方面,也都在施工过程中一一得到落实。
城市更新步伐稳健
2022年2月,随着整改工作深入推进,为进一步提高关围新村微改造项目质量和方案优化,从化区分局组织专家组5人以及区林业和园林局、区文广旅体局、城郊街道对关围新村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开展综合性评估工作,围绕是否涉及大拆大建、历史文化风貌建筑、古树名木保护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并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议。根据专家对小区树木在后续施工过程的改造提出具体的重点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改造方案进行了优化,在日常巡查中督办落实。
专家考察调研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怎样留住珍贵的工业记忆,也是本次关围新村微改造的重点。在改造项目策划期间,基于对场地具体条件以及整个小区文化历史脉络的研究,提出“追寻场所记忆,裨益社区老人”这一概念,深入挖掘关围新村的小区文化底蕴,通过提炼旧工业文化元素,以新时代景观手法重复利用,把“无形的记忆”融入公共空间的细节中。例如,在地面铺装拼接耐候钢板,刻蚀具有工人文化元素的标语,小区出入口增设历史回忆墙,利用改造过程中废弃的建筑材料制作成景观墙或休闲座椅等。同时,在清晖园广场中植入疗愈花园的功能让社区老人受益,推动小区品质提升,焕发社区活力。
城市更新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保持城市活力,延续城市生命力。关围新村微改造,不应只对小区的老旧环境进行提升,更应该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关注陪着小区一起慢慢变老的居民,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鲜活而有温度的生活和情感。
目前,关围新村微改造项目仍在推进当中,大部分工程已经基本完成,预计2022年年底将全部完工。“你看,小区真是一天一个变化。”在关围新村居民胡雪英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张小区改造前后的照片。过去,小区内道路破损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给居民生活造成了困扰;经过改造,小区实现从“脏、乱、差”华丽变身“净、齐、美”。
包括关围新村在内,从化区今年共推进16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增强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让城市焕发新活力,让整改取得的实效变成人民群众获得的实惠。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怎样留住珍贵的工业记忆,也是本次关围新村微改造的重点。在改造项目策划期间,基于对场地具体条件以及整个小区文化历史脉络的研究,提出“追寻场所记忆,裨益社区老人”这一概念,深入挖掘关围新村的小区文化底蕴,通过提炼旧工业文化元素,以新时代景观手法重复利用,把“无形的记忆”融入公共空间的细节中。例如,在地面铺装拼接耐候钢板,刻蚀具有工人文化元素的标语,小区出入口增设历史回忆墙,利用改造过程中废弃的建筑材料制作成景观墙或休闲座椅等。同时,在清晖园广场中植入疗愈花园的功能让社区老人受益,推动小区品质提升,焕发社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