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东江纵队“根据地的根据地”
来源:广州日报 | 作者:pmo6f928b | 发布时间: 2021-04-09 | 1584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大王岭村,由东江纵队的前身之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于1940年创建,是我党在广东敌后地区建立的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被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称为“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

  这个客家古村至今仍保留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等文物旧址,可谓一砖一瓦皆是历史印记。

  一组红色文物缴获的日军枪栓和防尘盖,这件日军三八式步枪部件成了纪念百花洞战斗的“军功章”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罗慧娴告诉记者,东江纵队纪念馆珍藏着两件文物,是2016年由东江纵队战士卢锋同志的家属捐赠的,这两件文物就是1941年百花洞战斗中缴获日军三八式步枪的枪栓和防尘盖。当年百花洞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游击队击毙了日军大队长长濑和几十个日军官兵,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枪栓就是百花洞战斗最好的历史见证物。


百花洞战斗中缴获的枪栓和防尘盖


  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副研究员陈立平介绍,1941年6月10日夜,驻莞城、厚街、太平、桥头的日军400余人,兵分两路奔袭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一路从厚街、桥头往东经横岗、大径、伯公坳、大环,插向百花洞村;另一路从莞城向南经上下山门,髻岭、新屋场,直奔百花洞圩,准备于11日拂晓偷袭大岭山百花洞村。日军之所以把这次进攻矛头直指百花洞,是误以为那里是抗日游击队的首脑机关和主力部队的驻地。

  日军此次进攻,采取隐蔽突袭的战术,意图对游击队打个措手不及。结果却进入第三大队和抗日自卫队提前部署好的包围圈。其间日军一度从石龙、广州派出步兵、骑兵1000余人前来救援,甚至派来飞机掩护。这次战斗历时两天一夜,毙伤敌人50多人,击毙日军大队长长濑,缴获长短枪10余支和弹药一批,毙敌战马多匹。

  战后,广州日军华南南支派遣军头目无奈哀叹,百花洞战斗“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2015年7月7日,《人民日报》曾发文称,百花洞战斗和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是血与火的十大战场,还介绍此战为“游击队的伏击战”,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的代表性战斗。

  目前,枪栓就珍藏在位于东莞大岭山镇的东江纵队纪念馆里面。2005年9月3日建成开馆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坐落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大王岭村的一个山头上,是“南粤锦绣工程”(广东省重点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项目。

  一个红色史迹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客家村落重叠的构造和靠山的地形,成为抗日根据地理想的庇护所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旧址。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村里建筑风格从清代到近代仍保留着当年的民俗风貌,一砖一瓦皆是历史印记。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一个客家村落。目前村庄基本保留了当年民俗,还有村民在此地居住。由于村落依山坡而建,房子呈现出层叠起伏的形状,背后就是茂密的山林。正是有了这样特殊的地形地貌,给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

  据《东江纵队志》记载,1940年9月,东江人民抗日武装合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10月初,第三大队70余人在林平、梁鸿钧、曾生、邬强等人带领下挺进东莞大岭山区,创建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

  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副研究员陈立平表示,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东江地区建立的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全国著名的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机关设在这里。

  对于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作用,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曾有过精辟的概括:“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这既说明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作为我党在东江地区建立的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为东江纵队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凸显了其在华南敌后抗日斗争中具有的重要地位。

  陈立平告诉记者,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现存的9处旧址,是华南地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抗日文物群体。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纳入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医务所、中山书院,以及大岭山抗日民主政权连平联乡办事处9处文物旧址,其复原陈列分别依照抗战时期各旧址的历史原貌,采用当地的革命和民俗文物复原场景。其中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的大队部所在地,是当时游击队领导的居住地,很多重要的战斗部署、战略会议等都是在此完成。

  在大家团结报社旧址里,当年使用过的机器、油印机等被重新复原展示出来。据介绍,当时游击队来到这个村庄后,认为除了枪杆子之外,也要抓好笔杆子,于是在这里创建了华南地区第一份革命报纸《大家团结报》,该报将当时国内外的新闻发到群众手中,鼓舞了很多群众参加抗日队伍。

  一位红色人物曾生:归国华侨子弟,抗日功勋战将


曾生


  说起与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相关的人物,不得不提曾生。罗慧娴介绍,出生在华侨家庭的曾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接到党中央的指示,就回到了他的故乡组建抗战队伍。百花洞战斗前夜,曾生正好在百花洞村召开民运会议,在厚街的情报点提前侦得日军要偷袭的情报,并报告给曾生后,曾生迅速组织力量,与日军展开了激烈对战,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的大队部旧址墙上,曾生的简介显示:曾生,原名曾振声,广东惠阳坪山人。1934年在中山大学就读时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革命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开始从事革命工作,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12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1947年3月任两广纵队司令员。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6月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秋任广东省副省长,1979年2月任国务院交通部长。

  收录于《东莞烽火》第3册、曾生在《创立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文章中介绍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建立时的场景: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大岭山初期,活动地区面积约130多平方公里,当时部队只有70多人,两挺轻机枪,而其面临的敌人有日伪军共约3000余人,分驻在莞城、石龙、厚街、太平等地。第三大队开到大岭山时,东莞县委发动群众支援部队,大岭山区广大群众腾出房子,欢迎部队到来,并拿出粮食支援部队,部队很快就站稳脚跟了。

  曾生在文章中描述了在大岭山的两次重要战斗,一是1940年11月初发生的黄潭战斗,当时驻莞太线厚街、桥头的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和一个炮兵分队约200余人,向大岭山进犯,因敌强我弱,这次战斗打得很激烈,第三大队指战员发扬英勇战斗的精神,毙伤敌60余人。第二场大战就是百花洞战斗。百花洞战斗毙伤敌人五六十人,敌大队长长濑连人带马被击翻在地,重伤毙命,这一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45年8月15日,曾生将军被朱德总司令指定为华南抗日纵队代表,接受在粤日军投降。

  曾生为东江纵队和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发展华南敌后抗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红色传承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东江纵队纪念馆正在升级改造当中,预计于今年7月正式升级改造完成。东江纵队纪念馆内共有三套基本陈列展览,包括东江纵队历史图片展览、“东江铁流南粤旌旗”以及国防展区的主题展览、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陈列展览,展览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不可移动文物、武器装备等,客观、全面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夺取胜利的光辉历程。同时,大岭山镇还将积极推进百花洞战斗遗址重新修建工作。

  此外,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周边环境不断提升,文物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大岭山还开创“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探索历史文物保护新路径,做好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红色氛围布置工作,积极申报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为红色文化旅游项目。


新闻推荐

  • 广悦助力增城区永宁街简村村旧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启动区顺利奠基
  • 越秀地产与广州地铁合作:未来5年项目将覆盖广州30个地铁站点
  • 马兴瑞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推进“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
  • 交流活动 | “产城融合·活力湾区”城市更新文旅产业交流分享会圆满举办
  • 交流活动 | 【活动预告】“改革试点·创新共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试点政策解析及案例分享暨市城市更新协会会员大会
  • 【活动预告】“改革试点·创新共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试点政策解析及案例分享暨市城市更新协会会员大会
  • 【转载】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 城市更新力度空前!广州两天内发布5条城市更新招标公告
  • 我国首个旧居住区综合改造团体标准发布
  • 走访活动 | 今日走访理事单位——广州宝能城市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