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这里创下三天一层楼的纪录
来源:广州日报 | 作者:pmo6f928b | 发布时间: 2021-04-01 | 948 次浏览 | 分享到:

改革开放见证者陆建新参与创造“中国高度”不断攀升的历史

1985年底竣工的深圳国贸大厦。

陆建新参与建设过的部分地标建筑模型。

  改革开放精神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作为发言人之一,中建科工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1982年,他在湖北收到深圳工友写来的一封信,于是18岁的他挤上火车南下,参与了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

  如今的陆建新已经是北上广深多座地标建筑的建造者,所参建工程的总高度达到3600米,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

  39年来,陆建新和他的工友们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的全过程,也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正是无数像陆建新一样的建设者、奋斗者,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让神州大地到处涌动着创新发展的活力。

  日前,陆建新接受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的专访。在他看来,所有的进步都是用智慧和汗水拼出来的、干出来的,“创新创业、坚持坚守,勇于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所有的事情都要认真负责”,这就是陆建新所理解的改革开放精神。

  随堂练习题

  (单选题)

  1.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指出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A.创新

  B.改革开放

  C.实体经济

  D.加大开放

  2.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隆重庆祝改革开放()。

  A.20周年

  B.30周年

  C.40周年

  D.50周年

  3.改革开放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依法治国

  D.实行对外开放

  (答案在本版内找)

  故事钩沉

  从最基层的测量员做起,陆建新扎根施工一线39年,辗转于国内外8个城市,参与了46项工程施工,是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的顶级专家。“回过头来看,不曾想自己竟然参与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奇迹。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我才有机会参与中国高层建筑的建设,见证了我国高层钢结构建筑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陆建新说。

  18岁南下投身中国第一高楼建设

  参与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1982年,18岁的陆建新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为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测量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北工作。没多久,陆建新收到工友从深圳寄来的一封信,信中描绘了深圳经济特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说要盖50层的中国第一高楼。陆建新回忆说,学建筑的他那时见过的最高楼只有5层,想到“要是能参与中国第一高楼建设,将是何等有幸”,于是他没有犹豫就挤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

  深圳国贸大厦是陆建新参与建设的第一个超高层项目,也成为他事业的起点。当时陆建新住的是用毛竹搭的简易工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四面透风。但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陆建新和他的工友们依然胸怀梦想、干劲十足。

  国贸大厦7层以下采用传统翻模施工,10天建一层。为加快进度,决定采用滑模施工技术,但在国内并无先例的情况下,三次试验都失败了。“我们通宵达旦研究,终于找出原因,第四次一举成功,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速度激励了千千万万的来深建设者们,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奋力拼搏的一个时代缩影。

  1994年,陆建新来到地王大厦新工地,参与建设384米的亚洲第一高楼。项目施工到一百米高了还没有装施工电梯,他每天背着10公斤重的设备,沿着钢管脚手架搭的楼梯爬上去测量。“说实话,当时心里也害怕,但干了这份工作就要负责,不能退缩。最终地王大厦竣工验收偏差仅为25毫米,远低于美国75毫米的验收允许偏差标准。”陆建新说。

  据了解,当时对地王大厦这个高度的施工测量,国内并没有经验可供借鉴。陆建新反复钻研,最终创新采用的方法将大楼整体垂直偏差控制在当时世界最高标准允许偏差的1/3以内,创造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测量的奇迹,还成了国内钢结构测量的标准操作程序。同时,地王大厦工程将国贸大厦创下的施工纪录刷新为两天半一层楼的新“深圳速度”。

  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速度”

  广州西塔创高层建筑施工最快纪录

  在广州锦城大厦的办公室窗前,陆建新刚好可以看到他曾参建的珠江新城西塔。2007年,在广州西塔项目上,陆建新发明了斜钢柱无缆风绳临时固定技术,带领团队创造了“两天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最快纪录。

  在陆建新看来,所有这些进步不是靠等靠喊得来的,而是依靠辛勤劳动,用智慧和汗水拼出来、干出来的。“在建筑现场施工时会遇到各种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有问题必须要解决,这是回避不了的。”陆建新说。

  2012年,陆建新担任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钢结构项目负责人,遇到了从业以来的最大挑战。为了确保4个塔吊安全附着,同时又稳又快地“攀岩”,他带领技术骨干,历时数月反复研讨论证,研发了“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 减少1100多个塔吊使用台班,节省工期至少96天,产生经济效益7680万元。

  在陆建新的职业生涯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创新了巨型钢管柱开孔养护混凝土等技术措施,带领团队创造了“国内第一立焊”“国内第一仰焊”“国内第一厚焊”等施工技术新纪录。他主持研发的11项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主持及参与完成的国家专利达400余项。中建科工获得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他参与了其中4项,个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完成一项挑战很艰难,更难的是持之以恒,是长达数十年的坚守。从成为一名测量技术员开始,陆建新就从未停止过钻研。施工测量是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安全稳定的基础环节,陆建新经常要凌空走在巴掌宽的钢梁上进行测量,这样的工作他一干就是14年。

  攻坚克难、啃硬骨头

  三十余年坚守施工一线

  他白天现场奔波,夜晚或认真研读技术书籍,或与工友们伏案探讨,看图纸、写写算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陆建新逐渐从一名普通的测量员成长为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的顶尖专家。

  论资历及成绩,陆建新本可以晋升至更高的管理层,但他30多年来却始终坚守在条件艰苦的施工一线。“这么多年,我能够实践总结一些经验,都是因为我在施工一线。”陆建新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份责任和一份热爱。只要做这个工作感到快乐,就有动力。我就这样做下去了。”

  陆建新先后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央企楷模”等荣誉。2019年,他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称号,登上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改革开放方阵,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2020年,陆建新被评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并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言。

  如今,陆建新依然奔波于各个工地之间,“创新的要求和压力都很大,需要不断地去研究摸索,希望未来能有新的突破,让城市和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作为改革开放的一名参与者、见证者,陆建新对改革开放精神的理解质朴而有力,“创新创业、坚持坚守,勇于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所有的事情都要认真负责”。

  专家新读

  弘扬改革开放精神需要继续“闯”“创”“干”

  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的伟大实践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实践。1978年我国开启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发展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列成为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结合深圳等经济特区40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从“闯”“创”“干”三个方面理解。

  一是“闯”的精神。改革开放是我国在特定时代条件下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正是凭着这种“敢为天下先”的“闯”的精神,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杀出一条血路”。

  二是“创”的劲头。世界上本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是通过创新,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全新路径。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是凭着这种“创”的劲头创造出来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日益成为全民行动,创新、创业、创造成为改革开放时代主旋律。

  三是“干”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成为改革开放时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和“干”的作风可以说从某些方面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这些精神内涵来自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进一步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为其注入了时代特色。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还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受访专家/南方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王德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鲍文娟

  广州实践

  营商环境改革从1.0迈向4.0

  经济特区是“闯”出来的。广州,也是一座敢闯、敢试、敢干的城市。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州正是凭借一股敢饮“头啖汤”的锐气,闯出了一片广阔天地。今天,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置身“两个前沿”“两个窗口”,作为省会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广州进一步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努力以营商环境改革为抓手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全面提升“一核一带一区”核心引擎功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挑大梁、勇当尖兵,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

  营商环境改革,一直是广州“头号”改革工程,在广州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占据着最为突出的位置。2018年以来,广州先后实施营商环境1.0、2.0、3.0改革,改革持续深化细化,不断提速升级。今年,广州即将开启营商环境4.0改革。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后部分创新举措,15条举措中有4条来自广州,广州也成为入选创新举措最多的城市。此外,广州还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获得电力”“跨境贸易”“办理破产”“市场监管”4项指标领域典型案例获评全国最佳实践。

  “只说YES不说NO”。这是广州市海珠区CSO(首席服务官)制度的服务理念,也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企业来投资,由于不熟悉当地情况,经常会“水土不服”,有时还会处处“碰壁”。海珠区自2018年起首创了CSO首席服务官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如今该制度已被列入广东省“民营经济十条”。

  勇做改革开放“引领者”!广州正抓紧制定营商环境4.0改革措施,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以“绣花功夫”扎实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率先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加快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争取国家和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推进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中新广州知识城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先试,推动一揽子试点示范工程率先取得突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本期正确答案:BCA)


新闻推荐

  • 广悦助力增城区永宁街简村村旧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启动区顺利奠基
  • 越秀地产与广州地铁合作:未来5年项目将覆盖广州30个地铁站点
  • 马兴瑞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推进“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
  • 交流活动 | “产城融合·活力湾区”城市更新文旅产业交流分享会圆满举办
  • 交流活动 | 【活动预告】“改革试点·创新共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试点政策解析及案例分享暨市城市更新协会会员大会
  • 【活动预告】“改革试点·创新共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试点政策解析及案例分享暨市城市更新协会会员大会
  • 【转载】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 城市更新力度空前!广州两天内发布5条城市更新招标公告
  • 我国首个旧居住区综合改造团体标准发布
  • 走访活动 | 今日走访理事单位——广州宝能城市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